08
2025
-
05
不是女神,是勇士 ——三八婦女節的精神底色
作者:
楊小莉
三八婦女節并不是中國獨有的節日,在這個特定的節日里和全體女工一起,共同了解一下三八節日的坎坷來歷。三八婦女節的全稱是三八國際婦女節,它的背后有著一段跨越一個多世紀的抗爭歷史,也可以說是一部近代女性爭權史。
女性的生存困境并非是一個國家獨有的問題。在十九世紀末,隨資本主義的發展,資本家開始雇傭女性工人,女性工人的數量呈現井噴式增長,女性從家庭走向社會,看似一切繁榮發展的背后是令人咋舌的不公。女工的工作時長與工作強度和男工相當,但是報酬卻遠低于男工,甚至一部分女工一天工作時長達16-17個小時且無休息日,休息時間嚴重不足。女性勞工長期處于低薪、長工時、無選舉權的惡劣就業環境。沉默忍受換不來資本家的憐憫,反抗是唯一出路。關鍵轉折點出現在紐約,1908年1.5萬名紡織女工發起罷工,要求縮短工時、提高工資、爭取選舉權。這場持續13周被命名為“面包與玫瑰”的罷工成為現代婦女節的直接起源。第二屆國際社會主義婦女代表大會上,德國社會主義者克拉拉·蔡特金提議設立國際婦女節,呼吁全球女性團結斗爭。1911年,德國、奧地利、瑞士等國超百萬女性首次紀念國際勞動婦女節。1917年俄國革命,3月8日(俄歷2月23日),彼得格勒女工罷工引發二月革命,推翻沙皇統治。蘇聯隨后將3月8日定為法定節日。1975年,聯合國開始慶祝3月8日國際婦女節。1977年,第32屆聯合國大會正式將3月8日定為“聯合國婦女權益日和國際和平日”。在新中國成立的同年12月,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通令全國定3月8日為婦女節。
三八婦女節的意義在隨時代的變化不停的變化。如今節日的主題不再是斗爭,而是延續精神,延續勞動精神和團結精神!
女性爭取權利不是運動抗議帶來的,是勞動帶來的,是勞動給予他們發聲的權利。人的基本權利中很重要的一項是勞動權,不是任何人賦予,是生來便有,但話語權不是與生俱來,是爭取的。擁有話語權的主體要素是主體的智慧、學識和實力,實際是主體價值,而勞動是價值的唯一源泉。勞動權這一與生俱來人的基本權利是女性擁有話語權的前提,緊握勞動權,用勞動向全世界宣告女性的價值,讓世界聽見女性的聲音。性別平權的長征,永遠在路上,勞動是抗爭的武器,緊握勞動權是女性獨立平等的前提。
工作勞動具有特殊性,它將人的勞動直接折現,將勞動可視化。換句話說,工作勞動比起家務勞動或其他付出要更容易被看到,更能提高女性的自我價值感。我司是重工業,在眾多要求體力和耐力的崗位上我們依舊可以看到女性的身影,她們在生理條件不占優勢的崗位如勁草般扎根,堅定實行勞動權。與以往歷史并不相同,新中國新時代給予婦女相對積極的環境,在兩性平權的推動下,女性應得的社會權利逐步實現。公司同樣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女性員工謀福利,公司與女性員工良性互動,兩者雙向奔赴,相互促進。公司為女性員工的發展提供良好平臺,女性員工在不斷提升自我的同時更好的在崗位上發揮自身價值,為公司正向運行貢獻自己的力量。作為工會工作者,自我反思自我勉勵是自我進步的過程,在往后的工作中繼續做好本職工作,傳達女性員工的聲音,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,堅定不移為員工服務,為員工謀福利!
過去的女性運動勝利的重要因素是團結,也是三八婦女節蘊含的重要節日精神。我們團結,因為我們有同樣的身份。我們是母親,是妻子,是女兒,是員工,“not me,not you,but every one.”我們經歷相同,我們感同身受。公司的女性員工是團結的,這種團結體現在員工之間的相互扶持。同樣的身份有同樣的境遇,家庭和工作之間平衡的不容易是每一位女員工時常面對的。家庭的突發狀況,手里難以丟下的工作,一句“你回去吧,剩下的工作交給我來做!”將兩難全的困難瞬間瓦解,這是女性員工之間的相互扶持,這不是難以拒絕的被迫幫忙,而是真心實意的協助。今天兩難的是我,明天兩難的是她,感同身受將女性員工緊緊聯結在一起。團結精神是延續的,在代際更替間傳遞,老員工和新員工之間傳遞,教會徒弟不會餓死師父,而是新老員工間的相互扶持協助。團結是公司的企業精神,女性員工之間的守望相助是企業精神的最直接體現,厚重的公司文化底蘊,團結賦予公司更強的凝聚力和向心力,成為公司隱性的競爭力,正如公司的名字內涵“眾志成城”。
女是一個獨體字,也是有無限可能的偏旁部首,正如女性的人生有無限可能,在成就他人認同的人生之前,女性也該自信認可自己的人生,不是只有青史留名的女性才值得歌頌,每一位女性都值得歌頌。她們的奉獻給予她們多重身份,是女員工,是媽媽,是女兒,是妻子,她們的付出值得被承認和看見。同樣在他人看到之前請大聲夸贊自己的價值,為自己驕傲。
在三八婦女節之際,祝公司女性員工節日快樂!請各位女同胞大膽向前走,走艱難的上坡路,看更開闊的世界,公司與你們同在,一齊向上走,破除障礙,勇往直前!

30余年專注于汽車零部件生產及研發